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北依祁连山通河西走廊,西缘阿尔金山邻新疆塔里木,南屏昆仑山和唐古拉山成进藏门户,总面积30.09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1.7%,是全省最大的民族区域自治州,也是青海省重要的工矿区和农牧业区。
随着海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柴达木地区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验园区后,伴随着柴达木盆地的大开发、大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拉段的修建和通车,海西丰富的资源和神奇的景观吸引着天南地北、世界各地的人们,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海西,到此参观旅游、经商办厂、投资兴业,有力地促进了海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据海西州人口计生部门的统计,海西州的流动人口2003年为60064人,到2008年的增加至79522人,增长了32.4%,年均增长5.8%,公安部门掌握的数据增速更高。其中绝大多数为外地流入人口,并呈如下特点:
一、外地流入人口多,本地流出人口少特点
据全州2006、2007年年公安局人口报表分析,我州户籍人口中2006年、2007年迁出人口分别为45259人和24149人,而流入我州的外来人口竟有188091和158555人。是迁出人口的4.16倍和6.57倍,其中2007年省内迁入99429人,占62.71%,省外迁入59126占37.29%。流入人员在我州主要以从事职业为建筑施工、工矿企业辅助生产(约占35%);承包土地、牧场务农放牧(约占14%);经商服务等第三产(约占44.34%)为生。
二、流动人口数量大,贫困人口比例高特点
以海西州格尔木市为例,截止2009年10月的公安局人口报表显示,格尔木全市总人口为246457人,其中常住人口120731人,流动人口125726人,流动人口中办理暂住证64697人,占51.46%;未办理暂住人口登记60759人,占48.54%。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对较高,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等为主,也有来自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地的农民、下岗职工、无业人员及少数逃避计划生育人员,因接受教育程度低,家庭人口多,只能从事打小工、卖菜、开摩的等职业甚至捡破烂以维持生活,因而贫困人口多。
三、自发、盲目性迁移大,春来冬走流动性强特点
近年来,随着海西矿产资源的开发,外来人口到各矿山“淘金”的人员剧增。以我州天峻县木里煤矿、冷湖滨地钾肥、大柴旦马海湖开发等企业为例,伴随企业的开工、停工,甚至日常生产调度波动,都会有大批的外来人员涌入流出,呈明显的自发、盲目性,能留下的也像候鸟般春来冬走,不停地迁移流动。
四、小集中、大杂居的居住特点
全州的外来人口多数无固定住址,居住环境差,生活水平低。根据其从事的职业不同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少数民族则以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为主要因素,主要分布在:城镇中心人口密集区,如格尔木市的金峰路街道办事处金南、金北社区;城乡结合部,如格尔木市的河西街道办事处河滩社区、德令哈市的河西街道办事处朝阳社区等;工厂矿山生产区,如天峻县的木里煤矿生产区、冷湖滨地钾肥生产区、大柴旦马海湖生产区等;农牧区,如都兰诺木洪农场的枸杞养护和采摘工以及在海西牧区放牧的“挡羊娃”等。在州内形成了小集中、大杂居的分布格局。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特点,我州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宣传教育和各项服务等存在较大困难,也为明年的人口普查带来极大不利影响。通过在基层走访调研,我们认为搞准外来人口,是保证人口普查质量的重点和难点,要搞好人口普查,特别是外来人口的登记,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查清各地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迁移流动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各地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物质和文虎生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更要通力合作,将人口普查当做明年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将外来人口的普查登记,作为整个普查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抓实,确保本地的普查任务高质量地完成。
(二)搞好宣传工作。搞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对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如实申报普查项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关乎整个普查工作的成败。借鉴以往开展的各项大型普查宣传工作,我们认为单一的、泛泛的普查宣传,效果不够理想,建议加强与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将《统计法》《人口普查条例》等纳入明年各地“法制宣传进基层活动”的重点,利用他们“一票否决”的强制手段,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的宣传,提高普查对象的法制观念。同时各级普查机构要将对外来人口的宣传作为重点、难点,应注意协调成员单位关心外来人口的就业、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为其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帮助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维护其合法权益,使流动人口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主动提高配合普查、如实申报的积极性。
(三)做好普查区域划分和制图工作。借鉴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以房管人”模式的特点的经验,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划分好普查区,绘制好小区地图,是精确进行普查登记,搞准普查数据的关键,只要做到了划分的普查区全面覆盖、无缝连接;绘制的小区地图上的建筑物标注不重不漏、清晰准确,就能为人口普查锁定、寻找普查对象打下坚实基础,保证普查的登记质量。
(四)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由于海西地域广阔,很多矿山企业交通不便,结合海西实际,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在以公安部门为主开展户口整顿的同时,劳动保障、司法、民宗、建设、国土、工商等相关部门也要深入各厂矿企业,对他们的劳动用工、各类保险、生产、生活区建设、土地使用、经营情况等进行调查登记,准确掌握各厂矿企业的开工、停工和生产经营状况,为人口普查正式登记提供相关信息,为普查机构在交通不便地区进行预约集中登记提供基础信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