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来源: 日期:2010-03-26 15:48:00
青海省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青 海 省 统 计 局
2010年3月16日
为了全面掌握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注一]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全省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省各类企业和单位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我省于200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普查对象为全省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注二]、产业活动单位[注三]和个体经营户[注四]。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科技活动情况等。
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通过全省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目前普查主要工作已基本结束,普查数据已通过国家数据质量审核和验收。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要求,经省政府批准,青海省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青海省统计局将向社会发布经济普查公报,现将第一号公报发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08年末,全省共有二、三产业法人单位24246个,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长17.6%。在全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9816个,占40.5%;事业法人3570个,占14.7%;机关法人2733个,占11.3%;社会团体法人1359个,占5.6%;其他法人6768个,占27.9%。
产业活动单位33751个,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长11.1%。其中:企业产业活动单位12998个,占38.5%;事业产业活动单位7842个,占23.2%;机关产业活动单位3996个,占11.8%;社会团体产业活动单位1473个,占4.4%;其他产业活动单位7442个,占22.1%(见表1)。
表1 按机构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情况 单位:个 |
|||||
类型 |
2008年 |
所占比重(%)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
一、法人单位 |
24246 |
100.0 |
20615 |
17.6 |
|
企业法人 |
9816 |
40.5 |
7576 |
29.6 |
|
事业法人 |
3570 |
14.7 |
3103 |
15.0 |
|
机关法人 |
2733 |
11.3 |
2604 |
5.0 |
|
社团法人 |
1359 |
5.6 |
734 |
85.1 |
|
其他法人 |
6768 |
27.9 |
6598 |
2.6 |
|
二、产业活动单位 |
33751 |
100.0 |
30389 |
11.1 |
|
企业法人 |
12998 |
38.5 |
10551 |
23.2 |
|
事业法人 |
7842 |
23.2 |
8013 |
-2.1 |
|
机关法人 |
3996 |
11.8 |
3721 |
7.4 |
|
社团法人 |
1473 |
4.4 |
831 |
77.3 |
|
其他法人 |
7442 |
22.1 |
7273 |
2.3 |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布看,2008年末,在全省各类法人单位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单位[注五]11058个,占45.6%;批发和零售业2878个,占11.8%;制造业单位2077个,占8.5%;教育1185个,占4.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24个,占3.8%。全省法人单位主要集中于以上五个行业(见表2)。
表2 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按行业分组情况 单位:个 | ||||||
指标名称 |
法人单位数 |
产业活动单位数 | ||||
2008年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2008年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
合 计 |
24246 |
20615 |
17.6 |
33751 |
30389 |
11.1 |
采矿业 |
521 |
297 |
75.4 |
569 |
343 |
65.9 |
制造业 |
2077 |
1755 |
18.3 |
2183 |
1919 |
13.8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31 |
163 |
41.7 |
378 |
199 |
89.9 |
建筑业 |
721 |
487 |
48.0 |
895 |
590 |
51.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12 |
328 |
25.6 |
645 |
595 |
8.4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358 |
265 |
35.1 |
534 |
423 |
26.2 |
批发和零售业 |
2878 |
2164 |
33.0 |
3901 |
3276 |
19.1 |
住宿和餐饮业 |
517 |
452 |
14.4 |
639 |
622 |
2.7 |
金融业 |
175 |
388 |
-54.9 |
1163 |
1079 |
7.8 |
房地产业 |
713 |
506 |
40.9 |
795 |
586 |
35.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924 |
602 |
53.5 |
1136 |
846 |
34.3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848 |
604 |
40.4 |
1093 |
1020 |
7.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82 |
215 |
31.2 |
372 |
395 |
-5.8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215 |
181 |
18.8 |
281 |
263 |
6.8 |
教育 |
1185 |
939 |
26.2 |
3671 |
3984 |
-7.9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758 |
687 |
10.3 |
1859 |
1666 |
11.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73 |
330 |
13.0 |
475 |
641 |
-25.9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1058 |
10252 |
7.9 |
13162 |
11942 |
10.2 |
从地区分布情况看,2008年末,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数名列全省前三位的是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海西州,法人单位数分别占全省的38.8%、22.8%和11.6%;产业活动单位数分别占全省的36.4%、22.9%和10.9%(见表3)。
表3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在各州(地)、市的分布情况 单位:个 | ||||||
地区 |
法人单位数 |
产业活动单位数 | ||||
2008年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2008年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
全 省 |
24246 |
20615 |
17.6 |
33751 |
30389 |
11.1 |
西宁市 |
9407 |
8093 |
16.2 |
12278 |
11568 |
6.1 |
海东地区 |
5524 |
4691 |
17.8 |
7715 |
7240 |
6.6 |
海北州 |
1596 |
1139 |
40.1 |
2395 |
1957 |
22.4 |
黄南州 |
1076 |
999 |
7.7 |
1618 |
1374 |
17.8 |
海南州 |
1912 |
1523 |
25.5 |
3284 |
2503 |
31.2 |
果洛州 |
728 |
730 |
-0.3 |
1180 |
1068 |
10.5 |
玉树州 |
1195 |
1015 |
17.7 |
1611 |
1390 |
15.9 |
海西州 |
2808 |
2425 |
15.8 |
3670 |
3289 |
11.6 |
二、从业人员情况
2008年末,全省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87289人,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长13.9%。在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85688人,占61.7%;事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45860人,占18.5%;机关法人单位从业人员81444人,占10.3%;社团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6162人,占2.1%;其他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8135人,占7.4% (见表4) 。
表4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单位:人 | ||||
|
2008年 |
比重(%)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
合 计 |
787289 |
100.0 |
691514 |
13.9 |
企业法人 |
485688 |
61.7 |
432028 |
12.4 |
事业法人 |
145860 |
18.5 |
123175 |
18.4 |
机关法人 |
81444 |
10.3 |
72707 |
12.0 |
社团法人 |
16162 |
2.1 |
9480 |
70.5 |
其他法人 |
58135 |
7.4 |
54124 |
7.4 |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布看,2008年末,全省各类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单位167995人,占21.3%;制造业149759人,占19.0%;建筑业86440人,占11.0%;教育66220人,占8.4%;采矿业59096人,占7.5%;批发和零售业46651人,占5.9%。全省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以上六个行业 (见表5)。
表5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按行业分组情况 单位:人 | |||
指标名称 |
2008年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合 计 |
787289 |
691514 |
13.9 |
采矿业 |
59096 |
37777 |
56.4 |
制造业 |
149759 |
119809 |
25.0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7681 |
19793 |
-10.7 |
建筑业 |
86440 |
96411 |
-10.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1468 |
38718 |
7.1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1210 |
11977 |
-6.4 |
批发和零售业 |
46651 |
40838 |
14.2 |
住宿和餐饮业 |
20085 |
16660 |
20.6 |
金融业 |
14728 |
13990 |
5.3 |
房地产业 |
16421 |
14442 |
13.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8611 |
18587 |
0.1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22039 |
20010 |
10.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8346 |
5660 |
47.5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3872 |
3525 |
9.8 |
教育 |
66220 |
50413 |
31.4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28566 |
22492 |
27.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8101 |
7029 |
15.3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67995 |
153383 |
9.5 |
在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按学历划分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10139人,占1.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19859人,占15.2%;具有大专学历人员189098人,占24.0%;具有高中学历人员234755人,占29.8%;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233438人,占29.7%。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254443人,占32.3%。
按专业技术职称分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3745人,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下同),增长67.0%;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75265人,增长18.2%。
按技术等级分高级技师3195人,增长55.3%;技师9305人,增长54.9% (见表6)。
表 6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按学历、技术职称、技术等级分组 单位:人 | ||||
|
2008年 |
比重(%)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年末从业人员合计 |
787289 |
100 |
691514 |
13.9 |
其中:女性 |
254443 |
32.3 |
|
|
按学历分:1、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 |
10139 |
1.3 |
3611 |
180.8 |
2、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人员 |
119859 |
15.2 |
61704 |
94.2 |
3、具有大专学历人员 |
189098 |
24.0 |
145221 |
30.2 |
4、具有高中学历人员 |
234755 |
29.8 |
235405 |
-0.3 |
5、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 |
233438 |
29.7 |
245573 |
-4.9 |
按专业技术职称分: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 |
23745 |
|
14221 |
67.0 |
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 |
75265 |
|
63682 |
18.2 |
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人员 |
85736 |
|
98293 |
-12.8 |
按技术等级分:高级技师 |
3195 |
|
2057 |
55.3 |
技师 |
9305 |
|
6009 |
54.9 |
高级工 |
42785 |
|
34102 |
25.5 |
中级工 |
31889 |
|
44332 |
-28.1 |
三、企业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分类状况
2008年末,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单位9816个,比2004年增加(下同)2240个,增长29.6%。其中:国有企业791个,减少65个,下降7.6%;有限责任公司1767个,增加458个,增长35.0%;股份有限公司279个,增加121个,增长76.6%;私营企业6038个,增加2412个,增长66.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6个,增加1个,增长2.2%;外商投资企业57个,持平 (见表7) 。
表7 企业法人单位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 单位:个 | ||||
注册类型 |
企业法人单位数 |
2008年比2004年 | ||
2008年 |
2004年 |
增减量 |
±(%) | |
合 计 |
9816 |
7576 |
2240 |
29.6 |
一、内资企业 |
9713 |
7474 |
2239 |
30.0 |
国有企业 |
791 |
856 |
-65 |
-7.6 |
集体企业 |
502 |
1006 |
-504 |
-50.1 |
股份合作企业 |
156 |
317 |
-161 |
-50.8 |
联营企业 |
36 |
54 |
-18 |
-33.3 |
有限责任公司 |
1767 |
1309 |
458 |
35.0 |
股份有限公司 |
279 |
158 |
121 |
76.6 |
私营企业 |
6038 |
3626 |
2412 |
66.5 |
其他企业 |
144 |
148 |
-4 |
-2.7 |
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46 |
45 |
1 |
2.2 |
三、外商投资企业 |
57 |
57 |
0 |
0.0 |
从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看,2008年末,全省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5737个,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下同),增长19.9%;100—1000万元的企业有2823个,增长37.8%;1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有1016个,增长57.8%; 1亿元—10亿元的企业214个,增长1.5倍,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6个,增长1倍 (见表8) 。
表 8 企业法人单位按营业收入规模分组情况 单位:个 | ||||
分 组 |
2008年 |
比重(%)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合 计 |
9816 |
100.0 |
7576 |
29.6 |
100万元以下 |
5737 |
58.4 |
4785 |
19.9 |
100-1000万元 |
2823 |
28.8 |
2048 |
37.8 |
1000万元-1亿元 |
1016 |
10.3 |
644 |
57.8 |
1亿元-10亿元 |
214 |
2.2 |
86 |
148.8 |
10亿元以上 |
26 |
0.3 |
13 |
100.0 |
从企业资产规模看,2008年末,全省固定资产原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4830个,占49.2%;100—1000万元的企业3184个,占32.4%;1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1385个,占14.1%;1亿元—10亿元的企业360个,占3.7%;10亿元以上的企业57个,占0.6% (见表9) 。
表9 企业法人单位按资产规模分组情况 单位:个 | ||||
分 组 |
2008年 |
比重(%)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合 计 |
9816 |
100.0 |
7576 |
29.6 |
100万元以下 |
4830 |
49.2 |
3697 |
30.6 |
100-1000万元 |
3184 |
32.4 |
2520 |
26.3 |
1000万元-1亿元 |
1385 |
14.1 |
1114 |
24.3 |
1亿元-10亿元 |
360 |
3.7 |
206 |
74.8 |
10亿元以上 |
57 |
0.6 |
39 |
46.2 |
企业法人资产总额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看,2008年,全省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为6089.63 亿元,比2004年增加3683.30亿元,增长1.5倍。其中:内资企业资产总额5670.79亿元,占93.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91.72亿元,占1.5%;外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 327.12 亿元,占5.4%(见表10)。
表10 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额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 ||
注册类型 |
资产总额 |
比重(%) |
合 计 |
6089.63 |
100 |
一、内资企业 |
5670.79 |
93.1 |
国有企业 |
1854.76 |
32.7 |
集体企业 |
76.19 |
1.3 |
股份合作企业 |
79.95 |
1.4 |
联营企业 |
2.03 |
0.1 |
有限责任公司 |
1350.84 |
23.8 |
股份有限公司 |
1609.59 |
28.4 |
私营企业 |
693.9 |
12.2 |
其他企业 |
3.53 |
0.1 |
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91.72 |
1.5 |
三、外商投资企业 |
327.12 |
5.4 |
四、个体经营户基本情况
2008年末,全省共有个体经营户167731户,从业人员339652人,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分别增长14.3%和31.0%(见表11)。
表11 全省个体经营户基本状况 | ||||||
行业类别 |
户数(户) |
从业人员(人) | ||||
2008年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2008年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
合 计 |
167731 |
146723 |
14.3 |
339652 |
259304 |
31.0 |
1、工业 |
16178 |
14458 |
11.9 |
37754 |
30551 |
23.6 |
2、建筑业 |
4664 |
432 |
979.6 |
34017 |
3284 |
935.8 |
3、运输业 |
29800 |
27843 |
7.0 |
39778 |
35908 |
10.8 |
4、批发业 |
4781 |
3443 |
38.9 |
9665 |
6612 |
46.2 |
5、零售业 |
74435 |
63280 |
17.6 |
118333 |
92388 |
28.1 |
6、住宿业 |
1446 |
995 |
45.3 |
4395 |
2539 |
73.1 |
7、餐饮业 |
14406 |
14743 |
-2.3 |
50730 |
44744 |
13.4 |
8、房地产业 |
162 |
12 |
1250.0 |
307 |
24 |
1179.2 |
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730 |
1268 |
36.4 |
6051 |
2260 |
167.7 |
10、教育 |
181 |
138 |
31.2 |
902 |
736 |
22.6 |
11、卫生和福利业 |
3316 |
3985 |
-16.8 |
5403 |
5792 |
-6.7 |
12、居民服务 |
13851 |
7923 |
74.8 |
26357 |
16845 |
56.5 |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005 |
2425 |
-17.3 |
4036 |
5271 |
-23.4 |
14、其他服务业 |
776 |
5778 |
-86.6 |
1924 |
12350 |
-84.4 |
从地区分布看,全省个体经营户主要分布在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海西州,占全省个体经营户的80% (见表12)。
表12 个体户在全省各地区分布情况 | ||||||
地区 |
户数(户) |
从业人员(人) | ||||
2008年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2008年 |
2004年 |
2008年比2004年±(%) | |
全 省 |
167731 |
146723 |
14.3 |
339652 |
259304 |
31.0 |
西宁市 |
68453 |
67164 |
1.9 |
138470 |
125286 |
10.5 |
海东地区 |
46856 |
34595 |
35.4 |
111095 |
56518 |
96.6 |
海北州 |
9524 |
7833 |
21.6 |
14045 |
11151 |
26.0 |
黄南州 |
5605 |
4500 |
24.6 |
9108 |
8787 |
3.7 |
海南州 |
10828 |
8689 |
24.6 |
17847 |
14390 |
24.0 |
果洛州 |
3135 |
2413 |
29.9 |
5870 |
4302 |
36.4 |
玉树州 |
4489 |
3357 |
33.7 |
8278 |
6270 |
32.0 |
海西州 |
18841 |
18172 |
3.7 |
34939 |
32600 |
7.2 |
五、普查数据质量
经青海省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和抽查,单位漏报率为0.9%,单位虚报率为0,个体户漏报率为2.7%,单位填报差错率2.4%、录入差错率2.3%,综合差错率在国家验收范围之内,数据质量符合普查要求,并通过了国务院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的抽查和验收。
注释:
[注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本次普查未包括国际组织。
[注二]法人单位:是指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位。
[注三]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的单位。
[注四]个体经营户:是指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单位。其中包括:按照《民法通则》和《城乡个体经营户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户。具体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活动的个体劳动者。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经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部门核准登记、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人)登记证书》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没有领取《营业执照》但有相对固定场所、实际从事个体经营活动三个月以上的城镇、农村个体经营户。但不包括农民家庭以劳动或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的一些兼营性的工业、商业及其他活动。
[注五]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构,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基层群众组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