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县级统计“三基”建设考核情况通报
来源:政法处 日期:2016-01-25 09:52:00
青统字[2016]9号
各市、州统计局:
2015年是全省统计“三基”建设首轮考核年。县级统计机构“三基”建设考核工作是一项以推进基础工作规范、基本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系统工程。根据全省统计工作会议部署,去年上半年46个县级统计机构围绕《青海省县级统计机构“三基”建设考核评价办法》涉及的21项考核指标进行了逐条自查;7-8月,市州统计机构按比例开展了对辖区县级统计机构的考核复评工作;8-11月,省统计局组成考核组对7个市州所辖21个县级统计机构开展了抽查考核(玉树州因灾后重建原因免于考核)。
经过考核评估总体认为,自2014年开展“三基”建设工作以来,省市县三级统计机构抓基础、抓规范、抓能力声势强劲,持续升温,统计基础不断加强,成果不断扩大,优势不断积聚,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以考促建,落实整改,趁势推进的良好格局,全省统计系统“三基”建设初见成效。
一、考评结果
经综合县级自查、州级复查以及省级抽查结果,省统计局“三基”建设领导小组评比出10家先进单位:
平安区统计局、兴海县统计局、门源县统计局、大通县统计局、乐都区统计局、湟源县统计局、乌兰县统计局、格尔木市统计局、同仁县统计局、玛沁县统计局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1.明确目标,上下联动,落实有力。各地区通过细化“三基”建设目标,强化工作责任,狠抓推进落实,形成了勇于创新、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各县级统计机构普遍把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引入机关管理理念,推行岗位责任制,全面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构建了长效稳定的统计工作机制,完善了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体系。海南州以“分专业系列研讨班”为载体,大力推进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规范建设,统一设计下发模版,督促辖区各县分步实施,并在同德县唐谷镇召开观摩会,推广同德县落实村级统计人员报酬、建立健全村级统计台账和编印乡村统计资料本的经验;海北州多年执行乡镇统计一套表制度,梳理乡镇统计报表报送目录和要求,落实了乡镇统计岗位责任制;西宁市、黄南州对乡(镇、街道)专兼职统计岗位人员进行了统计实物与法律知识系统培训和测试,强化了乡镇统计岗位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
2.抓住机遇,积极沟通,争取支持。各地以“三基”建设为契机,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促成支持改善统计工作条件的政策出台,重点帮助解决机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和设备网络等一些基层统计工作难题。县级统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动统计机构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不同程度改善了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果洛州争取资金为全州44个乡镇配发电脑设备,夯实了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硬件基础;格尔木市构建起联接省、州、市、乡的统计信息骨干网,局办公区域安装了wifi设备,方便干部职工便捷获取信息资源,为统计调查、统计监测带来更快捷、更便利、更人性化的服务;平安区强化了办公硬件,建成了多媒体会议室,全新改版和升级了“平安统计信息网”,有关部门可在该网自行加载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拓展了统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城东区积极探索社区改革后的统计发展之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的问题;大通县、平安区增加了事业编制;乐都区、大通县扩充了乡镇“三基”经费拨付额度。
3.规范管理,提升素质,创新驱动。各级统计部门落实省局部署,将改善工作条件与规范业务流程并重,充实人员与提高素质并重,加强管理与提升服务并重,对照“三基”建设考核标准,排查不足,规范流程,分解任务到岗位。通过创新业务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基层统计能力。兴海县在局办公用房紧张的条件下,想方设法建立了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档案室,将自统计局成立以来的各类资料转化为电子档一一对应存档,并实现了电子检索,提高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平安区完成了涵盖建县36年来的《平安统计年鉴》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乐都区、平安区、贵南县创建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刚察县、同德县、共和县创新执法理念,积极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提高了统计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技能。
三、存在不足
“三基”建设涵盖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三个方面。基础工作是依托行政程序、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制度执行为主要内容的工作。随着法治青海建设的大力推进,县级统计机构在解决基础工作“责任不清、底数不明,工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中,通过强化行政程序、提升机关效能、严格依法履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统计基础工作。但是根据统计职能和主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要求,在规范各种统计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多数县级统计机构重文书档案管理,对分专业原始统计报表的档案整理和电子化数据资料存在管理疏漏;部分县级统计机构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流于形式;有些县级统计机构安于现状,疏于对企业、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履行业务督导和数据质量检查职能;开展统计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单一,尤其对当地党委、政府及部门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浮于表面,渗透性不够。
四、工作要求
各地区、各单位要坚定不移围绕“三基”建设目标,落实职责分工、重点措施和时序进度,根据统计“三基”阶段目标任务和基层统计实际,及时研究出台工作规划,落实制度和措施,确保统计“三基”建设有所突破。
1、强化领导,敢于担当。工作实践表明,领导重视是确保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的关键。因此,各级统计部门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始终把强化基础工作规范化、提升基本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保持“三基”建设工作连贯性。强化责任分解,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勇于担当,认真剖析本地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薄弱环节,对照规范化建设要求,整改提升完善。着力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提效的情形下,积极从优化服务、优化统计业务工作流程方面减轻基层工作负担,解决统计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紧跟统计发展,完善各项制度和规范。多年来通过实施县级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促进了统计部门管理服务提升和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但统计发展日新月异,新制度、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涌现,必然要求各项制度规范要及时修改完善,常抓常新,顺应统计改革发展的需要。各地区要结合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制发的一系列规范性意见,将基层统计职责定位、工作条件和业务流程基本要求及时上升为管理制度规范。各部门要切合本地实际,对基层统计适应业务开展所需要的工作条件、适应职责履行所需要的人员素质、适应统计调查实施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3、围绕县级统计主业,强化管理职能。县级统计部门的主业是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加强统计分析,及时提供统计资料,强化统计监督,核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是提高数据质量、优化统计调查环境、提升统计能力、服务统计改革发展的保障。落实和强化管理职能是提高统计工作规范化程度的关键。“企业一套表”后,县级统计机构的职能应该转向对基层调查单位实施规范管理、加强对调查单位的工作指导、对原始数据的核查、统计执法、统计服务、帮助企业、乡镇搞好统计信息化建设等为主。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统计业务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让不断变革的统计方法制度要求为基层统计人员所掌握。各部门要强化对“四上”“三下”企业、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提高企业、乡镇综合统计能力,保证统计人员具备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能力素质,努力提高统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比例;积极推进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目前人员力量薄弱、专职率低、基础工作参差不齐等问题;及时围绕企业、乡镇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和措施,把统计管理职能落到实处。
相关新闻:
网站链接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海晏路43号 邮编:810008
电话:(0971)6302916 传真:6306972
电子信箱:sgc@mail.tjj.qinghai.gov.cn 主办:青海省统计局
青ICP备14000170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