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海西州统计局 日期:2020-03-30 15:42:00
海西州统计局
(2020年3月16日)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巩固、提升、增强、畅通“八字方针”,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妥善应对外部发展环境错综复杂、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压力下行持续加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仍保持稳中有进,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2](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6%;第二产业增长8.2%;第三产业增长6.2%。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7%、72.5%和22.8%,拉动经济增长0.4、5.4和1.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增长6.9%。
人口:年末全州常住人口52.07万人,同比增长0.4%。按城乡分,城镇人口37.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2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4.47万人,增长0.07%。户籍人口40.38万人,下降0.3%。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27.8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9.06%,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2.49万人,下降0.2%。男性人口20.5万人,下降0.3%;女性人口19.88万人,下降0.2%。户籍人口出生率10.08‰,下降1.7个千分点;死亡率5.38‰,增长0.0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7‰,下降1.74个千分点。
财政:全年全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6.55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46亿元,下降9.8%;省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57亿元,下降2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52亿元,下降9.1%。
全年全州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3.58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05亿元,下降6.2%;公共安全支出7.57亿元,下降3.7%;教育支出17.22亿元,增长11.8%;科学技术支出0.93亿元,增长1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96亿元,增长20.4%;医疗卫生支出12.88亿元,增长4.4%;节能环保支出10.63亿元,增长63.9%;城乡社区支出18.25亿元,增长13.4%。
物价:格尔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德令哈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3,较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就业:全年全州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36万人,同比增长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同比下降0.54个百分点。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次,同比增长2.7%。
二、农业
全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37.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其中,种植业19.29亿元,增长6.3%;林业1.3亿元,增长0.5%;牧业16.87亿元,增长5.4%;渔业0.04亿元,下降28.1%;服务业0.49亿元,增长2.6%。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89.46万亩,同比下降2.3%,其中,小麦9.46万亩,下降12.6%;青稞12.82万亩,下降3.8%;豆类0.19万亩,下降1.9%;马铃薯0.64万亩,下降13.6%;藜麦4.49万亩,增长78.1%;油菜籽5.06万亩,增长13.3%;蔬菜瓜果2.63万亩,下降7.4%;枸杞49.09万亩,下降4.9%;其他4.9万亩,增长3.6%。
201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产量(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77946 |
2.9 |
其中:小麦 |
31838 |
-12.2 |
青稞 |
33086 |
持平 |
豆类 |
470 |
2.6 |
马铃薯 |
2192 |
2.8 |
油料 |
7523 |
7.4 |
蔬菜 |
64091 |
-5.2 |
瓜果 |
965 |
8.8 |
药材 |
88076 |
2.0 |
其中:枸杞 |
87065 |
2.1 |
年末全州草食畜存栏317.25万头(只),同比增加10.71万头(只),其中牛23.86万头,同比增加3.89万头;羊289.63万只,同比增加6.31万只。全年育活仔畜147.84万头(只),仔畜成活率为93.23%。草食畜出栏139.08万头(只),同比增加25.37万头(只),出栏率为45.37%。年末草食畜能繁母畜188.15万头(只),母畜比例达59.31%,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
2019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产量(吨)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总产量 |
35679 |
8.7 |
其中:羊肉 |
22387 |
22.3 |
牛肉 |
6637 |
16.4 |
猪肉 |
5140 |
-25.5 |
奶类产量 |
12701 |
11.4 |
其中:牛奶 |
8957 |
24.4 |
羊毛产量 |
3742 |
9.8 |
其中:绵羊毛 |
3233 |
9.6 |
羊绒产量 |
205 |
10.8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4]增加值同比增长8%。其中,州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中央省属企业增加值增长4.7%。
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4.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4%。
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经济增加值增长8.3%;国有经济增加值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下降7.9%。
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3.2%,特色生物产业增加值下降28.9%,装备制造业[5]增加值增长95.6%,盐湖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9.9%,黑色、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增长33.8%。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
||
指标名称 |
比上年增长(%) |
位次 |
合计 |
8.0 |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1.1 |
4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1.7 |
15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21.9 |
3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5.1 |
12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4.8 |
13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8.3 |
16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64.9 |
21 |
食品制造业 |
-14.5 |
18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47.0 |
20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6.8 |
11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2.2 |
9 |
医药制造业 |
-10.7 |
17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31.0 |
19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3.4 |
7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7.9 |
6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3.9 |
2 |
金属制品业 |
1.3 |
14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9.9 |
10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35.9 |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 |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 |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2.9 |
8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 |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0.3 |
5 |
全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3.04%,比上年降低3.6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68亿元,增长1.5%;实现税金总额62.48亿元,下降24.3%。
2019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9年 |
较上年增减(%) |
原煤 |
万吨 |
888.52 |
30.3 |
天然原油 |
万吨 |
228.00 |
2.1 |
天然气 |
亿立方米 |
64.00 |
-0.1 |
铁矿石原矿 |
万吨 |
359.07 |
28.7 |
铅金属含量 |
万吨 |
4.93 |
23.8 |
锌金属含量 |
万吨 |
7.74 |
-24.3 |
石棉 |
万吨 |
5.69 |
-0.7 |
原盐 |
万吨 |
278.73 |
6.1 |
软饮料 |
万吨 |
3.13 |
-29.7 |
焦炭 |
万吨 |
191.05 |
10.8 |
原油加工量 |
万吨 |
154.04 |
10.0 |
硫酸 |
万吨 |
6.97 |
7.4 |
纯碱 |
万吨 |
453.23 |
6.0 |
钾肥(实物量) |
万吨 |
804.32 |
12.3 |
硫酸钾镁肥 |
万吨 |
11.23 |
126.8 |
精甲醇 |
万吨 |
54.51 |
-1.5 |
聚丙烯树脂 |
万吨 |
4.75 |
68.6 |
炸药 |
万吨 |
1.82 |
-9.8 |
塑料制品 |
万吨 |
1.16 |
9.4 |
水泥 |
万吨 |
309.64 |
-13.1 |
黄金 |
公斤 |
3981.71 |
39.9 |
碳酸锂 |
万吨 |
3.80 |
48.4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99.29 |
14.2 |
火力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11.95 |
-13.6 |
水力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8.65 |
1.3 |
风力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31.55 |
50.0 |
光伏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47.15 |
8.3 |
供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79.98 |
4.0 |
全年全州建筑业增加值增长9.3%,全州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2家,其中一级1家,二级11家,三级10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6]同比增长11.6%。从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69.5%;第二产业增长11.3%;第三产业增长24.5%。从投资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9%;民间投资增长5.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下降9%。
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1.9%,其中一般性工业投资增长11.9%。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4%。
2019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
行业名称 |
增速(%) |
农林牧渔业 |
-69.5 |
采矿业 |
21.5 |
制造业 |
4.4 |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1.9 |
建筑业 |
-35.6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
-33.4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40.3 |
批发和零售业 |
13.8 |
住宿、餐饮业 |
156.1 |
金融业 |
-12.5 |
房地产业 |
89.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93.9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 |
93.3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4322.7 |
教育 |
7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3.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4.6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325.7 |
全年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45个,比上年增加179个。其中,续建项目593个,增加260个;新开工项目252个,减少81个。亿元以上项目入库231个,比上年增加30个。
全年全州开工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1500套,基本建成棚改住房1916套,发放租赁补贴180户,入住1366套。农牧民危旧房改造227套,开工率100%。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全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9亿元,同比增长6.4%。按城乡分,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80.07亿元,增长5.7%;乡村完成零售额6.12亿元,增长15.4%。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0.19亿元,增长17.2%;零售业完成40.54亿元,下降2.6%;住宿业完成2.71亿元,增长5.4%;餐饮业完成2.75亿元,增长7.2%。
全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017.21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016.42万人次,增长17.8%;境外入境人数0.79万人次,增长35.6%。旅游总收入110.03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9.71亿元,增长11.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25.08万美元,增长7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州进出口总额实现4.78亿元,同比下降46.6%。其中出口实现4.6亿元,下降47.6%,进口实现0.18亿元,下降1.6%。
七、交通和邮电
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14302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3162.27万吨,同比增长10.4%,周转量86.87亿吨公里,增长15.3%。公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204.18万人,下降11.7%,周转量87.17亿人公里,增长15.1%。全年铁路货运量完成2824.1万吨,增长4.8%。航空运输起降4799架次,旅客吞吐量(运输量)41.3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运输量)3286.4吨。
全年邮政业务量0.75亿元,增长11.5%;电信业务量增长160%。全年函件业务35.24万件,增长19.62%;包裹业务4.22万件,增长27.4%;全年快递业务量139.66万件,增长1.3%,快递业务收入4018.12万元,下降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67万户,增长11.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5.48万户,下降2.1%。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0.62万户,增长11.3%。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8.46亿元,同比下降10.3%。其中,住户存款233.69亿元,增长9.5%;非金融企业存款96.07亿元,下降23.8%;广义政府存款168.67亿元,下降17.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27.91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住户贷款41.85亿元,增长13.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82.06亿元,增长6.3%。
年末全州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财产保险4.7亿元,增长9.7%;人寿保险4.12亿元,增长9.2%。年内共支付各类理赔和给付2.97亿元,同比下降29.1%,其中财产险1.91亿元,人身险1.06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共178所(不含青海油田子弟学校),其中普通高中12所,初级中学30所,小学40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93所,中职2所;在校学生共82363人,其中普通高中8253人,初级中学15450人,小学36230人,特殊学校80人,幼儿园15696人,中职6654人;教职工[7]共6460人(专任教师5481人),其中中小学4455人(专任教师4250人),特殊学校16人(专任教师15人),幼儿园1762人(专任教师1017人),中职227人(专任教师199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5%。
青海油田分公司各级各类学校共15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4所,幼儿园7所;在校学生共6149人,其中普通高中1116人,初级中学1259人,小学2465人,幼儿园1309人;教职工共718人(专任教师525人),其中中小学568人(专任教师444人),幼儿园150人(专任教师81人)。
全年全州共实施科技项目59项,其中省级25项,州级34项。财政安排科技经费12300万元,其中省级11500万元,州级80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9个,民族博物馆3座,文物保护机构4个,电影译制站1个,影剧院21个,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9%,广播人口覆盖率99.02%。全年公开发行报刊6种,其中报纸3种,刊物3种。累计发行报纸322万份,发行刊物3.5万册。
年末全州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25所,其中医院2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6个,乡镇卫生院35所,妇计中心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监督所9所,采供血机构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46个,村卫生室328个。病床数3307张。全州卫生技术人员377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43人、注册护士1374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17人;其他637人。全州卫生机构总诊疗180.7万人次。全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和有效处置率均为100%。
年末全州敬老院11个,老年人服务福利中心5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站)34个,儿童福利院1个。
年末全州体育机构11个。全年全州新增运动健将1人,国家一级运动员7人,二级运动员10人。
十一、人民生活[8]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8732元,同比增长8.3%。全州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977元,同比增长5.2%。
全年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19元,同比增长7.6%。全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51元,同比增长4.1%。
全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2元,同比增长8.4%。全州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48元,同比增长7.5%。
全年全州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34408人,比上年增加8809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48857人,增加7945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96969人,增加4995人;其中农民工12808人。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91225人,增加601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47409人,增加460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65579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203户3599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996.65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牧民1576户3944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805.89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州自然保护区面积220.77万公顷。林地面积24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湿地面积380.18万公顷。
全年全州人工造林面积10.11万亩,封山育林67.45万亩,森林经营20.8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30.8万株,参加人数124.1万人次。
全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为795.32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增长0.3%。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7%(2015年不变价)。
全年全州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1起,死亡59人,直接经济损失2338.23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7起,死亡35人,受伤61人,直接经济损失133.12万元。发生火灾事故188起,直接经济损失719.047万元,无伤亡人数。
注释: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人均生产总值按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口径统计,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6]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境内跨地区项目投资(如铁路、公路、电力等项目投资)。
[7]小学教职工数为完全小学、教学点教职工数,中学教职工数为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数。
[8]2012年12月1日,国家统计局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全国城乡住户正式开展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3年首次发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我州从2015年一季度开始发布城乡一体化调查数据。
[9]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州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州财政局;德令哈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海西调查队;格尔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格尔木调查队;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保障性住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数据来自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视、体育数据来自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外贸数据来自西宁海关;公路通车里程及公路客货运输量来自州交通运输局;铁路货运量、电信业务量、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用户数来自州工业和信息化局;民航客货运输量数据来自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州邮政管理局;金融业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海西州保险行业协会;教育数据来自州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州科技局;报纸、刊物数据来自州文联、柴达木日报社、格尔木日报社;卫生数据来自州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利机构、最低生活保障数据来自州民政局;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湿地面积、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造林面积、全民义务植树数据来自州林业和草原局;万元GDP用水量数据来自州水利局;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数据来自州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数据自州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州统计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