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海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日期:2010-04-02 11:13:00
2009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人民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等多重压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责任,加大工作督查,保障工作落实,积极采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努力化解和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不利因素,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社会各项事业趋于协调。
一、经济总量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人均GDP达到15261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21.6%,其中:工业11.74亿元、增长32.7%,建筑业7.02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4.66亿元,增长15.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3.3:44:32.7转变为21.5:44.1:34.4;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7%、57.6%和36.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
二、农牧业生产
2009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增加值91492万元,比上年增长4.5%。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8万亩,下降0.03%,其中:粮食作物18.49万亩,增长2.86%;油料作物44.51万亩,增长4.2%;其他作物15.8万亩,下降12.8%。粮食亩产240公斤、增长4.8%;油料亩产110公斤、增长1.3%,创历史新高。
各类仔畜繁活率85.25%,出栏率48.73%,总增率47.31%,分别比上年提高1.71、1.52和1.5个百分点。
农牧区基础设施方面,新建120平方米暖棚1950栋,200平方米日光节能温室大棚250栋,农村沼气池3193座;全州通电207个行政村、通电话203个行政村、受益自来水165个行政村。
表1 2009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
|
|
单位:吨 |
产品名称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44330 |
7.8 |
油料 |
49135 |
5.5 |
肉类总产量 |
39190 |
2.8 |
#: 猪 肉 |
3186 |
0.3 |
牛 肉 |
11836 |
10.4 |
羊 肉 |
24063 |
-0.4 |
牛奶产量 |
37308 |
9.2 |
羊毛 |
4146 |
1.4 |
三、工业生产
全州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5亿元,增长31.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0.79亿元,增长54.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30.5%;轻工业增加值0.62亿元,增长57.2%。煤炭开采和选洗业、电力生产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铁合金冶炼业等主要行业成为拉动全州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煤炭开采和选洗业完成增加值54490万元,增长37.8%;电力生产业完成增加值14569万元,增长10.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4674万元,增长31.5%;铁合金冶炼业完成增加值10498万元,增长46.5%;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6183万元、增长56.6%。
表2 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万吨 195.1 15.3 洗 净 煤 万吨 87.5 51.8 发 电 量 万千瓦小时 196539 24.3 供 电 量 万千瓦小时 82004 -22.6 石 棉 吨 21431 -6.6 铁 合 金 吨 82987 47.3 碳 化 硅 吨 16202 18.5 食用植物油 吨 17411 86.1 鲜冻畜肉 吨 3494 10.1 铁矿石原矿量 吨 5399 -93.5 铜精矿含铜量 吨 830 2.3 铅精矿含铅量 吨 824 239.1 锌精矿含锌量 吨 864 86.6 金精矿含金量 千克 300 47.1
全地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11477万元,比上年增长7.9%,工业企业产销率达102.6%,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9484万元,增长5.8%;税金总额18739万元,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6266万元,下降8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州县属完成投资28.55亿元,增长2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65亿元、增长55.9%,第二产业16.18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9.82亿元、增长20.6%,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投资增速5.1、4.1和6.6个百分点。
全州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达49877万元,比上年增加1255万元,增长2.6%,其中:以改善农村交通、通信条件为主的第三产业投资达24069万元,下降16.4%。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85293万元,增加42239万元,增长98.1%,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9344万元,增长38.6%。全社会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224291万元,增长7.7%,其中:工业项目投资达161763万元,增加10580万元,增长7%。
2009年,全州招商引资项目53个,完成投资148035万元,比上年增加36958万元,增长33.3%。
五、消费品市场
2009年以来,全州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继续实施、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拉动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199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达66243万元,增长22.2%;县以下零售额10956万元,增长19.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4332万元,增长2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8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达12715万元,增长20.2%,对社会消费品总额的贡献率为1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
全州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66883万元,增长24.1%,占市场的份额为86.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为93.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5个百分点;国有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0123万元,增长6.9%,拉动社会消费品增长1.02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全社会公路运输业完成客运量4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旅客周转量21216万人公里,增长22%;货运量501万吨,增长22%,货运周转量101202万吨公里,增长145%。邮电通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3267万元,增长34%,其中:电信3419万元,增长40%;移动7720万元,增长39.1%;邮政669万元,增长14.5%;联通1438万元,增长10.6%;铁通21万元,下降4.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州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04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国税组织收入2200万元,增长43.3%;地税组织收入9136万元,增长19%;财政组织收入2968万元,增长6.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5450万元,增长28.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629万元,增长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312万元,增长24.1%;其他支出6414万元,增长52.3%。
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2412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企业存款61892万元,增长48.2%;储蓄存款151571万元,增长17.8%。全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0240万元,增长45.4%,其中:短期贷款58917万元,增长47.6%;中长期贷款41323万元,增长42.4%。
全州保险企业完成保险费收入2353万元,比上年增长23.3 %,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455万元,下降2.1%,人寿保险费收入898万元,增长112.8%。保险赔款支出989万元,增长22.4%,其中财产赔款支出926万元,增长17.8%,人寿赔款支出63万元,增长186.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州各类学校208所,在校学生548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5822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5.3%,教职工3135人,专任教师2752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招生人数1387人,在校学生2641人,毕业生454人;普通中学23所,招生人数6149人,在校学生15680人,毕业生5551人;普通小学170所,招生人数5360人,在校学生31474人,毕业生486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4%;幼儿园11所,招生人数3420人,在园幼儿5011人,毕业生427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4人。
科技方面,全年共组织实施27个科技项目,共落实省级资助经费309万元,比上年增长99.4%。组织各级各界科技和专业人员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大型科普宣传活动21次,受益群众达14.5万人次,受益面达52.7%,全州共举办各级各类科技培训班62期,科技讲座37次,培训9200余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9年末全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物管理所5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2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04%;广播电视转播台(站)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6.1%。
全州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3个,床位数841张。其中:医院9个;乡镇卫生院3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5个,妇幼保健院2个。全部卫生技术人员1068人,其中:执业医师403人,执业助理医师114人,注册护士247人。
体育事业方面,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州代表团在8个大项32个小项的竞赛项目中,获得金牌18枚、银牌10枚、铜牌9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名列全省第一。协办了第八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经公安部门统计,全州总户数81507户,人口2801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030人,非农业人口比重为23.9%。全年出生人口3476人,出生率为12.4‰;全年死亡人口1372人,死亡率为4.9‰,比上年上升0.34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加人口210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23元,比上年增加637元,增长18.8%,农牧民群众不断得到改革与发展的实惠。其中:农牧民人均来自家庭经营收入2878元,增加440元,增长18.1%;农牧民人均来自工资性收入813元,增加133元,增长19.5%;农牧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53元,增加51元,增长25.4%;农牧民人均财产性收入79元,增加13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36元,比上年增加1597元,增长12.7%。
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37人,四类人员实现再就业1074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21人;农牧区劳动力实现流动就业53744人,其中跨省输出人数13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6%。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431家,参保职工13550人,养老保险扩面646人;工伤保险扩面1700人;医疗保险扩面660人;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征缴率均达到100%;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发放率达100%;当年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100%。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0.2万亩,其中划拨土地0.13万亩,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0.07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万亩。
全州年平均降水量394毫米至512毫米,门源偏少1成,其他三县增加1到3成。
全年“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2.6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6.62万亩,其中封山育林6.27万亩,人工造林0.3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封山育林3.4万亩,退耕地补植9.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87.4万株,完成道路绿化23公里,农田林网5公里,四旁植树88.7万株.
年末全州共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6人;环境监察机构3个,监察人员22人。排污单位申报登记102家,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率达10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100%。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5人,与上年持平。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6起,造成38人死亡,道路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7.46万元。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