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海北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日期:2008-07-30 10:50:00
2007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提高和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趋于协调。
一、经济总量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87323万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00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764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07744万元,比上年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15万元、增长25.4%。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3.5:40.2:36.3转变为24.3:37.5:38.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7.9%、25.1%和47%。
二、农牧业生产
2007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增加值69760万元,比上年增长7.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8万亩,增长0.2%,其中:粮食作物20万亩,下降4.3%;油料作物40万亩,增长2.7%;其他作物18.8万亩,增长4.4%。粮油单产创2005年以来新高,粮食亩产234公斤,增长24.5%;油料亩产113公斤,增长34.5%。
各类仔畜繁活率81.77%,出栏率45.61%,总增率44.28%,分别比上年提高1.25、5.43和1.24个百分点。
农牧区基础设施方面,整合“三农”资金3.93亿元,新建暖棚4081栋,日光节能温室150栋,农村沼气池3901座;全州通电196个行政村、增加5个,通电话190个行政村、增加22个;受益自来水157个行政村、增加4个,解决了1.1万人、2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表1 2007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
|
|
单位:万吨 |
产品名称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46651 |
19.2 |
油料 |
45194 |
37.8 |
肉类总产量 |
36891 |
15.5 |
#: 猪 肉 |
3057 |
79.0 |
牛 肉 |
9935 |
5.3 |
羊 肉 |
23816 |
14.9 |
牛奶产量 |
32086 |
2.5 |
羊毛 |
4053 |
1.9 |
三、工业生产
全州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达5386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0.8%,增幅较去年加快17.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181万元,增长22.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5683万元,增长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增加值45968万元,增长25.2%;轻工业增加值2213万元,增长12.5%;电力、铁合金、碳化硅、铝锭、多金属矿采选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六大优势行业完成增加值2892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7.2%,成为拉动全州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电力生产行业完成增加值9307万元,增长68.1%;电力供应业完成增加值5761万元,增长61.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716万元,增长106.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3299万元,增长20.4%;植物油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173万元,增长15.5%;铁合金冶炼业完成增加值4281万元,增长80.9%;铝锭冶炼业完成增加值2234万元。
|
|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 煤 |
万吨 |
210.09 |
-16.8 |
发 电 量 |
万度 |
134577 |
94.3 |
供 电 量 |
万度 |
78042 |
68 |
铝 锭 |
吨 |
14095 |
|
石 棉 |
吨 |
20298 |
-1.6 |
铁 合 金 |
吨 |
40169 |
35.1 |
碳 化 硅 |
吨 |
11496 |
-14.3 |
食用植物油 |
吨 |
8147 |
72.1 |
鲜冻畜肉 |
吨 |
1751 |
-17.9 |
铁矿石原矿量 |
吨 |
30047 |
193.1 |
铜精矿含铜量 |
吨 |
1165 |
53.3 |
铅精矿含铅量 |
吨 |
197 |
-54.0 |
锌精矿含锌量 |
吨 |
195 |
-74.9 |
金精矿含金量 |
千克 |
42 |
-55.8 |
全地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75784万元,比上年增长74.2%,工业企业产销率达106.3%,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其中:原煤、电力、碳化硅、铝锭、铁合金、石棉和冻畜肉等产品产销率在95%以上。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727万元,增长83.1%;税金总额8946万元,增长65.1%;实现利润总额11043万元,增长5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含跨地区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186万元,突破2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4.5%。剔除跨地区投资,完成地区固定资产投资194996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州县属投资175612万元,增长22.9%,增幅比上年加快7.2个百分点。
全州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达30444万元,比上年增加5723万元,增长23.2%。改善农村交通、通信条件为主的第三产业投资达15417万元,增长42.8%。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35763万元,增加14559万元,增长68.7%,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890万元,增长173.4%。全社会生产性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60790万元,增长26.3%,其中:工业项目投资达120470万元,增加30835万元,增长34.4%。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966万元,增长13.9%,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0710万元,增长73.6%。
2007年,全州招商引资项目12个,完成投资88543万元,比上年增加6983万元,增长8.6%。
五、消费品市场
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80万元,突破5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3.1%。县的消费品零售额达44086万元,增长13.6%;县以下零售额7895万元,增长10.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达9314万元,增长13.5%;批发零售业42648万元,增长13.1%,批发零售业对社会消费品总额的贡献率达到81.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10.7个百分点。
全州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44427万元,增长13.5%,占市场份额比重由上年的85.2%提高到85.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达87.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11.5个百分点;国有集体经济市场份额下降,实现零售额7553万元,增长11.3%,拉动社会消费品增长了1.6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全社会公路运输业完成客运量27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旅客周转量15870万人公里,增长8.9%;货运量378.8万吨,增长9.5%,货运周转量37193万吨公里,增长10.9%。邮电通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9349万元,增长23.4%,其中电信2326万元,增长6.6%;移动5350万元,增长33.8%;邮政647万元,增长13.5%;联通1000万元,增长26.3%;铁通26万元,下降18.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州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302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国税组织收入991万元,增长22.7%;地税组织收入6734万元,增长13.6%;财政组织收入2577万元,增长13.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4468万元,增长33.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718万元,增长3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758万元,增长19.8%;其他支出64992万元,增长36.6%。
截至2007年12月底,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9966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企业存款45043万元,增长111%;储蓄存款99195万元,增长10.5%。全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599万元,增长9.5%,其中:短期贷款41360万元,增长12.2%;中长期贷款25239万元,增长5.3%。
全州保险企业完成保险费收入1501万元,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317万元,增长19.6%,人寿保险费收入309万元,增长38.6%。保险赔款支出870万元,增长107.6%,其中财产赔款支出679万元,增长85%,人寿赔款支出191万元,增长2.7倍。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州各类学校229所,招生人数15449人,在校学生56030人,毕业生12217人,教职工3117人,专任教师2734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招生人数1198人,在校学生2198人,毕业生205人;普通中学25所,招生人数4106人,在校学生15200人,毕业生5181人;小学188所,招生人数5979人,在校学生33263人,毕业生234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幼儿园11所,招生人数4162人,在校学生5280人,毕业生448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9人。
科技方面,从省上争取落实科技项目16项、资金117.5万元;州上安排科技项目4项,下达经费30万元;举办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81期,培训技术人员5774(次);科技特派员增加到35人;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29场(次),共散发科普宣传资料32种、6.65万份,收益群众达11.3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2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2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5%;广播电视中转台(站)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3.1 %。
全州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3个,床位数856张。其中,医院12个,床位数692万张;乡镇卫生院33个,床位数159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全部卫生技术人员95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32人,注册护士257人。
体育事业方面,全州组队参加全省第一届农牧民运动会等大型比赛3个,共获得金牌14枚、银牌8枚、铜牌13枚。成功举办了“迎奥运”全州青年篮球赛、全州摔跤大赛、全州“6.10”中长跑比赛,全民健身运动更加活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经公安部门统计,全州总人口2764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871人,非农业人口比重为23.1%。全年出生人口3840人,出生率为13.89‰,比上年上升2.89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1091人,死亡率为3.95‰,比上年上升0.81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加人口2749人,比上年增加6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94‰,比上年上升2.08个千分点。
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98元,比上年增加428.95元,增长18.9%。其中: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67元,增长14.9%,拉动全州农牧民收入增幅3.2个百分点。人均来自第一产业收入1778元,增长18.2%,拉动全州农牧民收入增幅12.1个百分点;人均来自第二产业收入为82元,增长8.1%;人均来自第三产业收入79元,增长36.5%。人均转移和财产性收入达192元,增长39.3%。全州城镇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0元,增长18.8%。
全州安置城镇新增就业1940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20人,安置四类人员再就业1082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74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9%;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126人,失业保险扩面人数达到355人;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率行政事业单位达到100%、企业达到90%,医疗保险扩面人数达到800人;工伤保险扩面人数达到750人,工伤保险基金征缴率达100%;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发放率达100%。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州年初耕地面积71.54万亩,年内增加耕地5974.1亩,其中,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974.1亩;年内减少耕地199.2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99.2亩。年末全州耕地面积72.12万亩,比上年增长0.81%。
全年全州平均降水量465.1毫米,比上年增长0.87%。
全年“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0.5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4.55万亩,新增管护面积23.22 万亩,使天然林保护面积达到357.22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荒山种草4.5万亩,退耕地补植12.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85万株。主要城镇街道绿化4千米,公路绿化4.5千米,草坪建植45.15亩。
年末全州共有各类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6人。排污单位申报登记43家,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率达10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100%。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5人,比上年下降1.5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起,造成50人死亡,5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0420元。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