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增强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
来源:服务业处 日期:2021-07-13 09:47:00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成就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有计划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交通及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青海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运输供给能力不断增强,邮电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交通运输规模壮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百业待兴,交通先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青藏公路建成通车,遥远的青藏高原打开了大门,青海交通运输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和长足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青海人继承发扬慕生忠将军“开路精神”,在世界屋脊上建成开通青藏铁路,给青海交通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有力促进了公路、铁路、航空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有力推动了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多种运输方式贯通全省,营运里程成倍增加。1949年全省仅有公路运输线路472公里,到1957年开通航线,通航里程188公里,1959年省会西宁开通火车,铁路营运里程107公里,交通运输能力逐步改善。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在青海境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境而过,航空班线辐射国内乃至国外。2020年末,全省铁路、公路、民航运输线路总长度达到27.81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588.2倍,年均增长9.4%。其中:铁路营业里程285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18公里),比1959年的107公里增长25.7倍;公路通车里程8.5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51公里),比1949年的472公里增长179.3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9.01万公里,比1957年的188公里增长1010.2倍。管道运输从无到有,到2020年末,输油管道439公里,青海境内涩宁兰专线管道贯通,输气管道715公里。
二是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客货运输量成倍增长。交通运输业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和竞争,全省已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以及管道等多种客货运输方式,运输结构进一步完善优化,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货物运输及人们生产生活和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快捷服务。2020年,全省客运量中公路占68.9%、铁路占15.9%、民航占14.0%、水路占1.2%;全省货物运量中公路占74.7%、铁路占23.8%、民航占0.03%、管道(输油管道)占1.5%。2020年,全省完成旅客运输量4810.39万人,比1978年的328万人增长13.7倍;全省完成货物运输量14512.13万吨,比1978年的1326万吨增长9.9倍。
三是汽车拥有量超百万,私人汽车高速增长。新中国成立时全省仅拥有14辆汽车, 2020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29.38万辆,比1978年的1.93万辆增长了66.1倍。私人汽车从1978年的897辆,增加到2020年的108.68万辆,增长1210.6倍,年均增长18.4%。从汽车拥有量结构看, 2020年末,全省载客汽车106.85万辆,占全省汽车拥有量的82.6%,较1978年占比提高66.8个百分点。
如今,青海已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贯通的综合交通网,形成了以西宁市交通运输枢纽为中心链接省内外主要铁路、公路、民航等主干线,辐射全省八市州干线的立体交通运输枢纽网,极大满足了生产运输、商品物流、出行方式等多方位的需求。尤其是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和各机场的建成以及高速公路的日益通达,交通运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更加凸显,青海已成为连接我国东部与西部、西南与西北、内地与边陲的交通大枢纽,更加有力促进青海“一优两高”发展。
二、邮政业蓬勃发展,快递业迅速崛起
一是邮政网路建设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青海邮政业基础非常薄弱,全省邮电局(所)仅44处,设在城市的邮电局所21处,设在农村的23处。各类邮路总长度1727公里,其中农村875公里,汽车邮路仅110公里。随着改革开始的不断深入,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到2020年末,全省营业网点(邮政局<所>)达到1671处,比1949年增长36.9倍;各类邮路总长度达93817公里,比1949年增长53.3倍;其中:农村投递线路43115公里,占46.0%。各类邮路总长度中,汽车邮路达到40204公里、铁路邮路8092公里、航空邮路45521公里。全省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和邮政局、所的乡(镇)比重均已达到100%。
二是邮政服务能力显著增强。1949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分别仅5.0万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逐步加快,全省经济往来与合作日益增多,邮政事业由稳步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一般信件、函件逐步扩展到报刊、杂志、包裹、汇兑、邮票、特快专递、快递服务等,业务量迅速扩大。1978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达764万元,2000年达4.92亿元,2020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达到9.59亿元。2020年邮运包裹20.37万件,比1949年的0.2万件增长101倍;函件154.47万件,比1949年的39万件增长3.0倍;订销报纸10549.88万份,比1950年的51.7万份增长203.1倍;订销杂志301.47万份,比1950年的1.2万份增长250.3倍;特快专递275.87万件,比2000年的17万件增长15.2倍。
三是快递业务快速崛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邮政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快递业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快递企业快速成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邮政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省完成快递业务量2359.54万件,比2008年的166.6万件增长13.2倍,年均增长24.7%;实现快递业务收入7.68亿元,比2008年的0.5亿元增长14.4倍,年均增长25.6%,占邮政业务收入的59.5%。快递业务撑起邮政业务半壁江山。
三、电信业务总量超八百亿元,新业务呈快速增长
一是电信综合能力迅速增强。在1949年全省办理电报业务的只有一处,仅西宁市有一台磁石电话交换机,市内电话用户仅15家。改革开放后,青海电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电信业得到大力发展。在加强“宽带青海﹒数字青海” 建设的同时,全省通讯网络规模容量、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效益实现跨越发展,电信业综合能力显著增强。1949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仅5.0万元,2020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突破八百亿元,达到827.54亿元。2020年末,全省固定电话达到132.09万户,比2000年末的36.87万户增加95.22万户,增长2.6倍;移动电话659.37万户(其中4G用户552.77万户,占83.4%;5G套餐用户119.71万户),比2000年末的21.07万户增长30.3倍,年均增长18.8%;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在2007年已达到100.0%。
二是电信新业务层出不穷。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电信服务种类、服务范围以及通讯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3G、4G、5G等互联网服务新业务层出不穷。2020年末,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1.97万户,比2006年的10.61万户增长16.2倍;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67.68亿条,比2006年的0.73亿条增长91.7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由2010年的8万G增加到2020年的10.53亿G,增长1.3万倍。互联网宽带接入通达的行政村达到100.0%。
伴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应用与交通运输邮政业的深度融合,将有力推进 “十四五”时期青海交通运输邮政领域得到长足稳健快速发展,有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文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将为更好地服务青海“一优两高”、“四地”建设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保障。
服务业统计处
2021年7月9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