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百年路 人口就业谱新篇
来源:人口处 日期:2021-07-12 16:38:0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二十:
百年征程百年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建党百年党带领人民经历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同时青海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得以不断解放、就业结构逐步改善,谱写了新时代青海人口和就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 人口总量发展历程
青海人口总量从1930年的136.2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592.4万人,增加456.2万人,年均增长1.65%。这期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1930-1949年波动增长期:青海建省初期,由于地方封建军阀的残酷压迫剥削、战乱连年的动乱环境、多次病疫流行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口数量增减波动很大。全省人口从1930年的136.2万人增加到1949年全省总人口148.33万人,19年间仅增加12.13万人,年均增速只有4.5‰。
(二)1949-1978年高速增长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着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国家生育政策较为宽松。1949-1958年,青海迎来人口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全省人口从1949年的148.33万人增加到1958年的225.01万人,增加76.68万人,年均增长4.74%。1962-1978年,青海迎来人口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1964年三线建设拉开序幕,国家通过沿海老厂迁建、援建、联建等方式,在青海建设工厂,全省户籍人口呈现净迁入状态,同时经济发展逐渐好转,宽松的生育政策下,人口增长迅速。全省人口从1962年的205.01万人增加到1977年的356.75万人,增加151.74万人,年均增速为3.76%。
(三)1978-2000年调控增长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修订的《宪法》,全省人口由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进入了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全省人口从1978年的364.86万人增加到1985年的407.38万人,增加42.52万人,年均增速为1.59%,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1986-1999年,青海迎来人口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这主要是受前期生育高峰出生人口陆续进入婚育行列的影响,全省人口从1986年421.12万人增加到1999年的509.8万人,增加88.68万人,年均增速为1.48%。
(四)2000-2020年平稳发展期: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人口平稳低速增长。面对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重大决策部署,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政策效应集中释放后,全省出生人口总量虽有所增加,人口数量涨幅却不大,从2000年的516.5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592.4万人,增加75.9万人,年均增速为0.69%。
二、人口素质全面提高,人口结构明显改变
(一)受教育程度整体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青海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底下,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全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大幅提高。2020年全省每万人拥有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达1488人,比1964年增长23.6倍,高中受教育程度人口达1057人,比1964年增长6.3倍。
(二)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由于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不同,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整体呈现快速增长。1953年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为85.41万人,2020年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达到293.04万人,增加207.63万人,年均增速为1.86%。
(三)社会总抚养比明显降低。新中国成立初期,青海人口抚养比巨大,1953年全省总抚养比高达75.01%,随着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外省年轻人迁入,2020年全省总抚养比下降到41.83%,相当于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老年人和小孩从75个减少到42个,劳动力供给充足极大地促进了青海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积极发展经济,全省就业状况持续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保持了就业形势长期稳定。
(一)就业规模显著扩大。2019年全省就业人员达到330.2万人,比1949年的63.82万人增加266.38万人,年均增长2.38%。城镇就业比例上升。2019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为176.3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比重为53.39%,比1949年的7.76万人增加168.54万人,比重比1949年提高41.23个百分点。
(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青海经济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就业人员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扩大,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全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1949年的87.9:1.1:11.0转变为2019年的31.9:20.4:47.7。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下降5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上升19.3个和36.7个百分点,由典型的农牧业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