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显活力 非公经济创佳绩
来源:核算处 日期:2021-07-09 14:41:0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七: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成长史, 也是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从弱到强的强盛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改进营商环境,拓展发展空间,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经济总量逐步扩大。2019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107.49亿元,是2000年的23.1倍;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7.3%,提高了19.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65亿元,占全省非公有经济增加值的8.6%;第二产业增加值453.06亿元,占40.9%;第三产业增加值559.78亿元,占50.5%,三次产业结构呈现 “三二一”的模式,与我省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户数由2000年的10.19万户增加至2019年的34.05万户,其中,个体经济27.34万户,比2000年增加17.58万户;私营企业5.9万户,增加5.52万户;有限责任公司0.44万户,增加0.43万户;股份有限公司0.1万户,增加0.09万户。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大幅增长,分别增长9.44、5.54和2.72万户。一大批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扎根青海,孕育出有机、绿色、天然特色产品,这些品牌充分展示和宣传青海品牌形象,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品牌价值的升级。
吸纳就业成效显著。2019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125.36万人,是2000年的4倍,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8.0%,比2000年提高27.1个百分点。2000-2019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年均增长7.6%,高于全部就业人员年均增速(0.8%)6.8个百分点,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企业29.16万人,占全省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的23.3%;工业企业24.03万人,占19.2%;住宿餐饮业企业15.51万人,占12.4%。非公有制经济快速成长,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税收贡献依然明显。近年来,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利好,个体经济上交税金占非公有制经济上交税金的比重由2001年的41.4%下降至2019年的4.6%。虽然个体经济的税收占比下降,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对税收的贡献依旧明显,2019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上交税金130.59亿元,比2001年增加125.1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3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了社会资本,为全省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政策措施引领发展。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24条)》《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社保、就业、要素保障等方面为各行各业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撑,激发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