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峥嵘岁月 城镇化展新颜
来源:人口处 日期:2021-07-02 09:36:0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的战略转型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更高质量的健康城镇化目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青海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高原属性和西部特点,以美丽为魂脉,以城镇为载体,以示范为机遇,努力把高原城镇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让绿色成为高原美丽城镇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一、百年城镇化发展成绩斐然
新中国成立前,在青海河湟谷地,先后设立西宁卫、碾伯城、贵德城等军事城镇,同时受藏传佛教和古丝绸之路的影响,鲁沙尔镇、丹噶尔镇、结古镇等小城镇兴起。但青海现代意义上的城镇化,始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稳步、持续、健康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明显增强,城镇数量迅速增加,城镇规模持续扩大。从青海城镇化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分为起步阶段、稳步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大发展阶段(见图1)。
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1949年青海仅有西宁一座城市,城镇人口7.0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77%。随着国家三线建设的开展,在青海安排了一批工业建设项目,组织大量内地青年来到青海,在荒芜的柴达木盆地新建城镇,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到1978年,全省城镇人口增加到67.84万人,城镇化率为18.6%,33年间城镇化率提高13.83个百分点。
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1979年-2013年):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快速增长。1980年格尔木复设市,1988年德令哈设市。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务院先后批准青海海东地区撤区建市(地级市),玉树县撤县建市,全省城市数量增加到5座,到2013年底全省城镇人口达到281.5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29%。并初步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城市,海东、格尔木、德令哈市、玉树市为次中心城市,以各县城城关镇为小城镇的三维城镇建设体系。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阶段(2014年-2020年):在《青海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统领下,青海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经国务院批准,2018年青海合并茫崖和冷湖两个行委设立茫崖市,2020年同仁县撤县建市。2020年底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达到356.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08%。
二、百年城镇化进程亮点纷呈
(一)全省城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1949年-2020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共增加349.07万人,增长49倍,城镇化率提高55.31个百分点。期间,2014年底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92.75万人,首次超过乡村常住人口(283.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达到50.84%,传承数千年的以乡村人口为主的人口城乡结构彻底改变。
(二)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位列西部第五
2020年青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出西部十二省(市、区)平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27%)2.81个百分点,在西部十二省(市、区)中位列第5位。高出西北五省(区)平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62%)1.46个百分点,在西北五省(区)中位列第3位。
(三)“一群两区多点”城镇化格局初具规模
通过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从破旧城镇到崭新城区,从街道分散凌乱到路网规划整齐,全省初步建立起“一群两区多点”城镇体系,形成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互促共赢、良性循环的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创新性地走出一条西部地区城镇建设之路。
相关新闻: